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美溪老街: 清溪河畔的一颗明珠

黄山日报  2018-04-20 13:47

[摘要] 美溪老街蕴藏着厚重的历史底蕴、古朴的乡土元素和传统的民俗内涵,使其拥有难以复制的的魅力。相信在传统文化重塑的今天,一条风景优美、环境整洁、文风昌盛的美溪老街,将以开放、包容、共享的发展理念,屹立在青弋江的源头。

黟县美溪乡境内林木葱郁,溪水透莹。徜徉在美溪老街,古屋、幽巷静卧眼前,那种纯粹的质朴让人仿佛穿越了时空……

一条修了400年的老街

据《江南通志》和《宁国府志》记载,美坑村始建于唐宣宗大中八年(公元854年),史称龙泉里,原为宁国府太平县弦歌乡二图治所,坐落在青弋江支流清溪河上游,境内山高林密,峰峦叠嶂,支流众多,是古太平县西乡重镇,为徽、池、宁交通要冲。
  在美溪乡美坑村村支委李桂生的带领下,走进了三里余长的美溪老街。“美坑村原来叫龙泉里,称谓源自于秦朝,原来的村叫里,村长叫里正,地名已经无法考证,但家谱记载就叫龙泉里。”李桂生说,整个村落呈船形状,当年祖上乘船到宣歙边境,寓意着祖先是乘船过来。明代早中期村中人口达到顶峰,当时有1万不到的人口,明代中叶之后,家族散迁各地。

来到村口亭,李桂生告诉记者,这座亭建于明代,原来亭的两侧砌有高墙,呈“八”字开阔,绵延百十米长。村内每幢房屋的门巷杂乱无章,但是整个村的门巷以村口的门楼为准,这座亭就代表着全村门巷的走向。如今,村口的风雨门楼只剩下一个框架。“重修过,主要是防漏。”李桂生说,这也是我市现存的最后一座亭。

解放初期,门楼正中上方还悬挂有美溪村人李元调亲笔题书“龙泉里”匾额,两边立挂有“御赐进士”直匾两块。亭内梁枋柱头雕龙描凤,地面缘柱均置有精雕石狮、石鼓等,美伦美奂,古色古香。由于受战乱及自然因素影响,村口亭多次被损毁,2014年,黟县启动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出资予以维修。

李桂生介绍说,美溪老街贯穿全村,石板经过整修,全长1.8公里,平均宽度2.8米。老街的石板路李家人从明代中叶开始修砌,统一街道规划,连同村旁的赤水河一同维修。每年农闲季节,村民就出工出力修路修河,村子逐渐扩大,老街一共修了400年,从明代早期一直修到清嘉庆年间。“老街原来是祁太古驿道,连接祁门和太平,以前一条商贸街,街上有很多老字号。”李桂生说,根据《太平县志》等记载,民国年间,老街上店铺至少有20多家。再往前推,店铺就更多。

沿街的手工业作坊、药铺和各类商业摊点,使这里成为附近乡村的贸集散地。清朝后期及民国年间,村中的一些大户人家在石台、祁门等地都购有田地,在外开设米行、粮庄、钱庄。至今美溪老街还保留了37户旧时店门面的模样。老街上的义记同丰号,卖一些小杂货和日用品,主要是服务这个村庄的村民与来往于祁太古驿道的行人。“当时交通不发达,但义记同丰号运输货物的骡马从安庆方向基本上都要3天一趟,可见当时生意很红火。”李桂生说。

美溪老街上的药号广生堂始建于同治年间,占地面积228.34平方米,建筑分前后厅,为三进间砖木结构。前厅上置天井式密闭穹顶,四缘设有回廊、美人靠;下为药铺柜台。后厅为居家休闲用的客厅和书房。房东李壬毕,世代书香,其父李继松,号茂轩,一生行医,且广济好施。凡乡间贫民求医问药,皆分文不取,至今在四乡百姓中仍留有口碑。解放后,“广生堂”药号易名为“美溪药店”。

村民张华山今年70岁,祖籍江苏。“祖上是解放前逃荒而来的,我在美坑村出生、成长。”张华山回忆说,曾经老街上有很多店铺,饭店、供销社,非常热闹。

一个旷世家族的传奇

 人间四月,蜿蜒的赤水河在美溪老街畔静静流淌,沁润着一方水土。千百年前,李氏先祖在此繁衍生息。当年,唐魏王李泰后裔率族众自华山南麓渡黄河卜居美坑村百田坵,历唐宋元明清五朝,传唐谱楪60世,为江南“六田李氏”肇基之地,今族众逾百万,散居于本村周边的庙上、林村、新庄、柯村、溪下及景德镇、安庆、池州、太湖、庐江、无为、南京、马鞍山、上海、广州等地。

李桂生说,魏王李泰是李世民的嫡子,当年争太子位失败被贬,郁郁而终。李登是魏王李泰的八世玄孙,他是美溪的始祖。在林业站附近有个北宋李氏祖墓,就是李登的,他是太平县的位进士,当时作为北宋赵匡胤年间的进士,从弦歌乡移居美溪。2013年,后人花费8万余元对李登墓进行整修;2014年清明节,江南“六田李氏”和义门美溪李氏各个田号的李氏后代600余人参加祭祀。

美溪二十九世祖李诚助明太祖克定江州,恩赐蟒袍加身。从二十九世祖李诚返乡开始,李氏家族从此走向兴盛。外迁李氏有九大支,一支在浙江仁和,一支在太湖,还有桃花潭、安庆等地,为了纪念二十九世祖李诚的功业,每年清明节都会举行祭祀活动,各地的李氏都会前来参加。

李桂生说,美坑村史上文风昌盛,历登台阁,代不乏人,在古太平享有“义门三十六进士”美誉。相传明清时期,人烟鼎盛,有“千灶万丁”、“日食千猪万米”之说,历史上曾出过60名进士。李氏先祖迁到美坑村时,这个村已经有雏形,村内还有7个姓,后来李姓逐渐壮大,其他姓氏都外迁或是没落。全村基本都姓李,他姓基本上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逃荒到该村的。明代开始,村中大大小小的李家祠堂有23座,分三个等级,尚德堂是总祠,是魏王李泰的后裔为了纪念李泰建造。第二个等级是三十三世祠堂,有6座,第三等级16座,但已损毁。
 
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2015年,村民李灶生新建了一座民俗博物馆,馆内通过对收集农家、农耕、农民用具的实物展示,追溯扶犁开耕的历史渊源,展现晨出暮归的农民生活。走进他的民俗博物馆内,轧棉花机、煤油灯、蓑衣、碾槽等,一一整齐摆放在院子内。李灶生说,希望能留住民俗记忆,让游人感受美溪历史文化。

“村内古建筑目前保存完好的22幢。2011年开始,古建筑保护引起村内高度重视,我们将这22幢房子全部整理在册,每年根据房屋维修费用进行补助,政府和村民互相承担一部分。”李桂生告诉记者,下一步尽可能对现存的22幢古建筑予以保留,并且保持原有风貌,对村庄立体环境和规划设计都要按照传统古村落要求打造,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同时,希望引进一些外来资金,恢复或是部分恢复以前很有价值或是很有历史传承的文物建筑,把历史文化凝聚在一起。

美溪乡纪委书记余敏菁告诉记者,去年美坑村利用传统古村落的资金对村内石板路进行整修,2018年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提升,进行环境整治。提升村民素质,自觉保护古街古村。“我们希望通过村庄整治,将老乡政府进行整治对外推介,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参与性、体验性的高端民宿或餐饮业态,助力产业发展。”余敏菁说。

美溪老街蕴藏着厚重的历史底蕴、古朴的乡土元素和传统的民俗内涵,使其拥有难以复制的的魅力。相信在传统文化重塑的今天,一条风景优美、环境整洁、文风昌盛的美溪老街,将以开放、包容、共享的发展理念,屹立在青弋江的源头。

责任编辑/黄晓敏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