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 评论 > 正文

蔡昉:中国城镇化离不开“退出、流动、进入”

土拍网  2018-06-08 10:27

[摘要] 蔡昉:中国城镇化离不开“退出、流动、进入”

2018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这样一组数据——过去五年里,中国城镇化率从52.6%提高到58.5%,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

近年来,中国城镇化进程正在加速,且不光注重量的扩大,更加注重质的提升。历经几十年的探索与发展,中国城镇化呈现出怎样的特征?如何正确认识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过程?

6月2日,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共同主办的“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18年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发表了主题演讲。

回顾40年发展历程,蔡昉认为,城镇化过程也是对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在重新配置过程中,不仅包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重新配置,也包括地域之间、部门之间、城乡之间的各种配置”。

“退出、流动和进入,这三个词确定了我们以劳动力为主的资源重新配置过程。”蔡昉表示,“这就是城镇化过程,也就是改革开放发展的过程。”

劳动力资源重新配置

翻看1978年的数据,公开信息显示,当时人口9.6亿,乡村人口7.9亿,城镇人口1.7亿,城镇化率不到18%。就业人口4亿,2.8亿在农业,0.69亿在工业,0.49亿在服务业,农业就业占总就业的70%。

40年后,中国的城乡格局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8134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49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7661万人,减少1312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8.52%,比上年末提高1.17个百分点。

从过去8亿农民到现在超过8亿的城镇人口,这就是中国40年城镇化发展带来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征呢?在蔡昉看来,“退出、流动和进入”这三个关键词确定了中国以劳动力为主的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而这也是城镇化的过程。

蔡昉表示,中国城镇化个特征化事实就是“退出”。农村改革推动劳动力的退出。农村改变了激励机制,显著提升了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也释放了剩余劳动力。“城镇化率伴随着农业劳动力比重下降和人数的减少,以及非农产业的提高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大量劳动力从农耕中释放出来。”

第二个特征化事实是“流动”。蔡昉表示,“集中在小城镇地区的产业集群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导致被释放出来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能够在区域上进行大规模转移,最为突出的特征是在城镇地区,农民工的数量大幅提高。因此,第二阶段表现为劳动力在农村和城镇之间的流动。”

中国城镇化第三个特征化事实则是“进入”。蔡昉认为,过去,劳动力在流动过程中面临较大的制度障碍。制度层面的障碍会阻止资源的重新配置。“因此,清除进入障碍的一系列改革也是完成整个城镇化过程中的重要一步”。

中国城镇化赋予新内涵

根据国家发改委此前发布的《人口和社会发展报告2014——人口变动与公共服务》报告显示,中国城镇化进程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1978~1985年,城镇化启动;1986~1995年,城镇化缓慢增长;1996~2010年,城镇化加速发展。

那么,随着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提质增效的阶段,未来城镇化发展又会呈现出怎样的特征?蔡昉表示,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是人口结构转变的阶段,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城镇化,也应该赋予新的内涵。“退出、流动、进入”三个关键词也有了新的解读。

蔡昉认为,在目前,中国城镇化的个特征仍然是“退出”。过去的退出是靠激励机制,实现家庭承包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体制上解除了对农民的束缚障碍。而未来是要靠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提高劳动生产率,让没有转型出来的劳动力进一步转型。

”高农业生产方式,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增加资本投入,用机械替代人。但并没有明显增加资本,当前,中国已经出现明确的农业资本下降的趋势。原因在于经营规模,土地规模有限,大幅度投入资本必然导致边际效应递减,因此,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是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的重要转变,这样的转变,会带来从过去的退出到今后的退出。”蔡昉说。

再来看“流动”。蔡昉表示,过去看到的是横向的流动,地域之间,城乡之间,没有相应的纵向流动。原因在于中国还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村劳动力在城市还很难享受到均等的公共服务。因此,未来人口会逐渐从过去横向的流动向纵向流动转变,改变原有的社会身份。

新时期城镇化发展的“进入”特征也发生了改变。在蔡昉看来,现在,农民工可以进入到城市,进入到城市各个领域,各个行业,能够和城市居民一起竞争同一个岗位。但是归根到底,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还有16个百分点的差距。“这种不充分的进入,导致城镇化有时候是可逆的。”他强调,“因此未来,我们在退出机制、流动机制和进入机制上会赋予中国特色城镇化的新内涵。”

责任编辑/方孝春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